今天看youtube上面的一篇Vlog的时候,看到这么一句话:“我非常不喜欢别人将很单纯的想法过度解读。” 其实这句话简单概括就是,“我不喜欢被误解。”
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人喜欢被误解吧,尤其是被误解的当下。不过误解一个人是常有的事情,这是常识,如果读者的你跟我没有这一层理解的统一,也许你就不应该继续看下去。其实,去解释这个常识最好的例子就是“哈姆雷特”,哈姆雷特的故事只有一个,每个人解读的方式不管有多么相似,究其细节都会有所不同。看过姜文的一篇采访,姜文的作品常常被认为难以理解,面对误解的时候,他也有所困惑,他是这么描述误解的,有的时候,对待同一个表达,人们的理解大相径庭,你理解的点在这里,他的点在那里。但更有意思的是,有的时候,你从纵向看你们两个的理解好像很接近,但是横过来看,却相差了很远。所以,误解真的很无解,只要角度稍微有所不同,理解就可能出现偏差。
为什么特别不喜欢被误解呢,因为很多时候在面对误解时候,会比较少能感受到对方的观点,反而感受到的是对方误解以上的情绪和恶意。要去细究,这里头或多或少是带有一些被害者想法的。“你这么解读我,你很恶意。”这种想法特别容易出现在面对比较亲近的人身上,尤其是恋情里面。来自于亲近的人的误解,更让人困扰,往往在应对的时候也因为情绪化了误解本身,而不能采取一个比较好的应对措施。不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处理误解的想法,给读者们分享一下。
首先说明一下,对观点的再表达是必要的,不过表达之前,给自己时间去明确自己的观点特别重要。有的时候你受到情绪上的挑战,一下子容易上头,想到什么就说什么,这种时候特别危险,因为你这时候如果对自己观点的把握只有一个模糊的外壳,那么你很容易会产生零碎的,情绪化的表达。表现为谩骂啊,指责啊,这根本对化解误解没有任何帮助,只会让误会加深。所以,如果你对自己做的事情或者观点没有一个比较严肃的认识,不如先放下情绪,好好想想回味一下自己的观点。如果想想觉得,我之前的观点可能也比较片面,那么就不如接受自己表达了一个不成熟的观点的事实。
另一方面,如果自己的观点,已经是深思熟虑,甚至是产生于很长时间的经历的话,那么一定不要去先去质疑自己的观点,更不要去否定自己的经历,因为你的解读可能也是某种真相的一部分,这是事物的“一体两面”,那么接受这种两面的不同才对,这其实就是“求同存异”的道理。人和人本来就是很难有一致的观点的,有相同的经历尚且就是奇妙的事情了,还想要求处处能相互理解,简直是过分的理想主义。
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,是误解的源头,所以,处理误解将会是我这一生一个很重要的课题。在这个不断强调理解他人的时代,碎片化的我们不断被人解读,所以避免被他人误解需要我们能合适地表达自己,更需要能合理地处理误解的方法。希望读者能和我共勉,另外,心血来潮的话也可以留下你们的经历。